
活动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法安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行业头条 > 正文
时间:2022-09-16 08:55:23 来源:白石山林区基层法院
[内容导读] 如何实现林区社会平安建设走上良性健康发展轨道,如何破解人民法院案多人少、审判执行工作压力大的难题,白石山林区基层法院从细微处着
如何实现林区社会平安建设走上良性健康发展轨道,如何破解人民法院“案多人少”、审判执行工作压力大的难题,白石山林区基层法院从细微处着手,将公关的落脚点定位在“抓早抓小、源头防治”诉源治理上,从最基层的乡村(社区)治理抓起,从抓无讼乡村建设做起,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将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现辖区有5个行政村实现了“小的纠纷不出村,大的纠纷不出乡镇”的无讼村良好局面。
法院与与村领导“联手”倡议
2021年初,院党组决定从基层行政村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入手,并确定了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的工作目标。由院长、主管副院长亲自牵头走基层、进乡村对辖区五个综合行政村进行调研摸底。在此基础上,法院与五个行政村领导签订开展无诉讼村建设倡议并进行了承诺。同时,将法院打造无诉讼村建设倡议书在辖区两个乡镇28个行政村网格员微信群上公开发布,得到了各行政村的积极响应,为打造无诉讼乡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舆论基础。截止2021年末,辖区有5个行政村实现了无诉讼,受到了法院和蛟河市司法局的共同表彰。其中白石山镇夹皮沟村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精神文明先进村,为推动辖区打造更多更好的无诉讼乡村建设开了个好头。
白石山林区基层法院诉源治理办人员走进黄松甸镇长青村,了解无诉讼村屯工作情况。
三级联动调解,网格吹哨,法官报到
如何破解案多人少的矛盾,白石山林区基层法院院党组一班人创新思维,勇担重任,将工作的侧重点放在诉源治理工作上,将社会矛盾前端治理作为“一揽子”工程一抓到底,持续发力不松劲。将辖区两个乡镇和1个国有林业企业原有的基层调解组织进行了整合,对基层调解组织人员进行了调整,重新组建了2个乡镇、6个林场及28个行政村共36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合理配置、补齐有责任心、热爱调解工作的人民调解员148名。形成了有人抓、有人管、格局大、责任清的在法院指导下的社会矛盾从源头治理的三级联动调解网络,真正做到“网格吹哨,法官报到”。
白石山林区基层法院干警走进蛟河市蓄能电站,为施工建设提供法律支撑服务,保障国家重点工程顺利进行。
同时,加大人民调解员培训力度,提升人民调解员调节能力和司法水平。两年来开展专题培训12次,向调解组织和人民群众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300余册,培训人民调解员达1200余人次。二年来,辖区各基层调解组织调处各类民间纠纷1000余件次,三级调解组织分工负责,各尽其职,社会矛盾多元治理,确保了小的“矛盾不出村,大的矛盾不出乡镇”的良好局面,辖区人口万人成讼率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坚持“七走进”,普法进乡村
两年来,白石山林区基层法院组织法官向村民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0余册,发放印刷宣传单2000余份,带有普法内容的手提袋、围裙500余件,让农民朋友随时与法律面对面,随身行随身用。除此之外,还精心组织并聘请常年活跃在林区的林海情艺术团的同志,将法律法规创作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在乡间地头为农村群众巡回演出,两年来,为人民群众演出歌舞、快板书、情景剧等节目四场次,受众达2000余人次,深受农民朋友的喜爱,被人民群众亲切的称为林区普法宣传法治宣传员。
下沉乡村,法官包保到户
白石山林区基层法院在建立健全诉源治理网格的基础上,采用巡回审判和“沉下去”实行法官和法官助理包保村的方式,对可能引发诉讼纠纷与村两委采用线上线下沟通联系的方式,对潜在的纠纷进行摸底进而疏导。两年来通过这种形式调处纠纷、平纷息诉700余件次,促进了平安乡村建设,为打造无讼乡村开创了新局面。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智领安平行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智领安平行业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