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安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法安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行业头条 > 正文

“天平链”电子证据平台入选北京市“两区”建设第二批市级改革创新实践案例

时间:2022-09-23 15:16:38   来源:北京互联网法院公众号

[内容导读]    日前,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日暨两区建设两周年主题活动上,北京市对外发布了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

  日前,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日”暨“两区”建设两周年主题活动上,北京市对外发布了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两区”)建设第二批市级改革创新实践案例。案例总计31个,涵盖重点产业提质增效、核心要素优化供给、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开放平台不断加强四个方面,其中,北京高院、北京互联网法院提供的案例《依托区块链技术建立全国首个以法院为主导的电子证据平台》成功入选。

  全国首个以法院为主导的“天平链”电子证据平台,实现在司法场景下的“全流程记录、全链路可信、全节点见证”,上链证据一秒验证,智能合约一键执行立案,诉前调解协议一键查冻扣,创新了互联网审判模式,提高了网络空间治理效率。

  主要做法

  1、引入以法院为主导的

  分层分级的应用接入技术

  以法院为主导,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百度、信任度科技组成建设联盟,建成“以审判为中心、以预防为抓手”的“天平链”电子证据平台。联合多家专业机构组成司法工作组,四次组织接入应用测评标准会,确保“天平链”建设的技术模型科学、建设过程扎实、技术方向正确、技术过程避免垄断。坚持分层分级的设计思路,采用强中心、多点维护的原则,分为许可节点、一级节点、二级节点、应用单位等四个层级。北京互联网法院为许可节点;司法机构和行业组织为一级节点,参与“天平链”共识、数据校验与记录;二级节点不参与“天平链”共识,仅做数据校验与记录;应用单位(其他接入的公司)则只对接存证服务,不具备“天平链”的治理权。做到可管可控,预留进一步整体提升的空间。

  2、推出“天平链”司法应用管理规范

  出台《天平链接入与管理规范》《天平链应用接入技术规范》《天平链应用接入管理规范》(以下统称《规范》),对第三方接入平台资质、应用接入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提出明确、严格的要求,为全国区块链司法应用的推广提供可借鉴的北京经验。对上链的应用单位逐一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检查,对未做安全测评的应用单位发出通知书限期整改,对被发现曾利用区块链技术发行虚拟货币等违规行为的应用单位坚决拒绝,对接入数据在电子数据合规性司法鉴定测评中存疑的应用单位提出系统调整建议,确保电子数据生成、收集、存储、传输过程安全、合规。通过组织技术讨论会、标准编制会等形式,为版权存证、电子合同、司法鉴定、公证等上链应用单位搭建合作平台,实现创新共赢。

  3、实现“诉前调解+审判+执行”

  完整闭环在线应用

  在诉前调解程序中,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信息可追溯的特点,将支付平台的代扣协议“智能合约化”,条件满足后自动触发、自动执行,实现平台内款项“一对一”自动流转,每笔款项流通数据均记录存证,保证款项精准执行到位,实现非诉协议自动履行;在审判程序中,围绕电子证据的存证难、易篡改、验证成本高的痛点难点问题,发挥“天平链”提前固化电子证据材料和不易篡改、追溯防伪的优势,极大减少法院取证时间,降低当事人的维权成本;在执行程序中,运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通过调解书中约定的履行条件,部署线上合约节点,当事人不再需要按照传统执行立案程序完成申请执行、上传当事人信息和文书等反复步骤,仅需在确认调解案件履行结果并通过智能合约达成条件后,自动触发抓取,实现执行“一键立案”。

  4、打造线上版权维权快速通道

  针对版权纠纷权属不清、授权不明等焦点问题,联合版权登记机关、数字文化企业、版权存证平台、鉴定公证机构和多元调解组织等多方力量,推动跨链合作对接,探索确定可信数据共享标准,建立线上调取版权登记信息的快速通道,形成共治平台(点击查看e版权诉源共治体系)。平台实现如下功能:确立行政版权登记监管的司法认定标准,提升版权登记的公信力;简化“版权链”涉诉数据调取手续,实现版权登记信息一键调取,区块链跨链自动验证;法院联合首都版权协会发起正版图库计划,推动形成“先确权、再授权、后使用”的数字化版权新秩序,得到互联网企业积极响应,腾讯云正式发布“正版图库直通车”,为网络用户提供1.2亿张正版图片,大量减少了平台上发生的图片版权争议。

  作品登记信息

  在版权链上的查询结果(示例)

  实践效果

  1、获得国家赋权支持

  2019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了首批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项目,“天平链”成为唯一一家通过备案的司法应用场景。赛迪区块链研究院为“天平链”颁发了许可链测评合格证书,工业和信息化部区块链技术与数据安全重点实验室在北京互联网法院设立区块链技术司法应用实验基地。目前,“天平链”作为由法院发起的“联盟链”证据平台,其权威性、公信力高的优势愈发明显,与互联网法院管辖的案件类型有关联的公证处、银行、电商平台等24家应用单位相继申请加入“天平链”。

  2、纠纷处理质效显著提升

  “天平链”已完成跨链接入区块链节点 19个,完成版权、著作权、互联网金融等9类25个应用节点数据对接。截至目前,采集各方上链电子数据存证数量超过1亿条,其中包括北京互联网法院电子诉讼平台上所有申请立案(含已经立案)案件的诉讼材料5301万多条。案件审理过程中跨链验证数据29412条,涉及的4908件正式立案的案件中,有3003件成功调解或撤诉,1215个案件通过判决结案,在向当事人释明区块链存证技术原理后,当事人对上链证据真实性均予以认可(点击查看具体案例)。完成智能合约上链25件,当事人已点击“未履行完毕”案件22件。

  3、专业化治理优势初见成效

  法院主导建设的“天平链”司法联盟链管理体系,实现了管理、服务互联网平台的模式创新,从“单枪匹马”走向“圈层互动”,从裁判向治理不断深化。2020 年 9 月,版权协同治理平台亮相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被业界称为司法和技术赋能产业的变革性创新。这一平台还获得最高法院首届人民法院改革创新奖,入选市委宣传部颁布的北京市十大优秀版权案(事)件以及市高级人民法院评选的司法改革“微创新”案例(点击查看详情)。2021年1月,与国家电网、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等27家成员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北京市区块链技术体系“长安链”生态联盟,为探索区块链治理服务体系提供示范借鉴和有益经验。

  北京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秉持以裁判树规则、以规则促治理、以治理助发展的理念,不断为首都“两区”建设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互联网司法服务。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智领安平行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智领安平行业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活动专题

更多

2023政法展江苏巡展

品牌推荐更多>>

Baidu
map
Baidu
map